出柜这件小事,你我的初恋并没有什么不同
近几年,每年都有热门的LGBT电影作品,2015年的《卡罗尔》,2016年的《月光男孩》,2017年的《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《每分钟120击》。
2018年第一部火的LGBT电影毫无疑问是《爱你,西蒙》。
小视之前写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就写过:这部片子让我思考同志电影这个分类是否有意义。
这部《爱你,西蒙》给了小视一个答案——没有。
毫无疑问,《爱你,西蒙》的故事是一个当代童话:生活优越的美式中产环境下的出柜故事。
影片讲述的故事,是“男孩为出柜而挣扎”这样并不新鲜的话题,可它散发出的青春气息,与我们以往见过的所有热门青春片一模一样。
影片基调并没有因为主人公是同志就变得苦闷,相反的,主人公Simon跟朋友们,就像其他孩子一样,每天肆无忌惮的玩耍,毫无顾忌的喝着iced coffe,会因为那些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而闹矛盾。
如果说电影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,那小视相信,这部电影对于很多LGBT人群(特别是华人界) 来说,绝对是一场甘愿长眠不醒的美梦。
在华人世界,面对传统的价值观,别说跟家里人出柜,就算只是跟朋友坦诚心扉都会有所顾忌。“出柜”这个概念,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容存在的。
正因如此,在看罢这部电影之后,才更让人觉得它甜,觉得它梦幻。
小视能理解为什么《综艺》杂志评价它为一座“里程碑”。
这是第一部由好莱坞主流片商制作发行、在全美2402家剧院同时上映、分级为PG13的主流同志片。
《爱你,西蒙》注定和《断背山》、《每分钟120击》不在同一个坐标系。它的位置更靠近《春天不是读书天》和《早餐俱乐部》。
只不过《爱你,西蒙》的主角“碰巧”是同志而已。
但是对于看惯了同志电影的人来说,《爱你,西蒙》会非常不够看:它没有约炮、没有恐同、没有被世界排挤的阴暗。
它只有一个温暖得有如童话、但又无法套用到每个人身上的出柜故事。
这部片子是有瑕疵的,它太想讨好主流观众,太想展示同志正能量的一面,以致失去了这个群体真实的棱角。
但那又如何呢,谁不喜欢美好的童话故事呢,谁又不期许一个理想又美好的未来呢。
Simon向他父亲出柜的那场戏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,让我想起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》里Elio和他父亲促膝长谈的片段,如果说Elio的父亲是晓之以理,那么Simon的父亲就是动之以情。
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不够浪漫,不够文艺,或者不够现实。
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:LGBT/酷儿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否一定要“非主流”,要小众?要和主流异性恋电影拉开距离?
电影间接表达了Simon对于自己在不在“gay籍”的焦虑,和最后的释然:
“我不需要变得和主流不一样去当gay。我还是一样穿着简单的衣服,喝着连锁品牌的咖啡,和朋友在车里扯谈,同时,我也可以是个gay,和男朋友谈甜蜜的恋爱。”
与其说《爱你,西蒙》的青春狗血和傻白甜是在贴合直人品位,不如说它在和你强调“直人”和“LGBTQ”之间的差别本来就是无意义的。
一个gay可能会像Ethan一样明显到不需要出柜人就在柜子外,或者像Simon或者Blue一样不明显身边最好的朋友都看不出来,不代表他们哪个就“更gay”,哪个就更“直人”。
你不可能会too gay,因为首先,gay没有什么对生活方式的规定。being gay 更不是要以直人为标准对比去和直人“不一样”。
任何一部试图去塑造“gay”,甚至定义“queer”形象的电影,无论本意好坏都是耍流氓。而作为观众,也不应该去定义LGBT、酷儿电影应该是啥样。
小视对《爱你,西蒙》出现还挺乐观的,它是一部相对轻松的喜剧,笑点多,适合携家人观看。(可惜国内不能在电影院看)
就像任何题材一样,一个LGBT题材的电影可以悲情,可以文艺,可以轻松,可以商业。
如果一个LGBT电影里主流元素多,我们就说它“不够LGBT", 说它“迎合直人”,那就等于我们在把直人当做一个标准和LGBT对比,甚至在塑造LGBT电影的固定形象。
可这世界本来就该是多元化的,不是吗?
- FIN -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