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:我的前半生
“不畏将来,怀念过去”
这是我今天的演讲主题。
大家好,我是今年37岁的深圳。
有人说,这几天的深圳,到处是“熟人”。
所以,首先给大家道个歉,不好意思这两天这么热,我还大晚上这停电那停电。实在是因为太年轻,很多硬件或许确实还没跟上。
大家都知道的,我的slogan是——来了,就是深圳人。
然而一直以来,很多人会觉得,作为一座新崛起的一线城市,我给人的感觉,始终是太过“坚硬”、太过“冷漠”,所以这一次,我想柔软下来,和大家聊聊我的前半生,深圳已经逝去的那段历史。
深圳多好吖,我既念旧,又贪新
不是小渔村,不是一夜城,实际上,我还是个“老家伙”。
这就是最初的我——
深圳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中晚期,从大约7000年前开始,在我这片绵延迂曲的山冈与海滨之间,已经回荡着刍荛稼穑、鱼盐蚌蛤的古老乡歌。
到了夏、商、周年代,我算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。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,是百越部族的分支——"南越部族"。他们以捕鱼、航海维生,甚少农垦。
再到后来,我的城市雏形逐渐形成。
我开始作为一座城市的开端,是东晋咸和六年(331年),东官郡城和宝安县的创建。其中,宝安县是从原番禺县分出来的,是东官郡首县,县治也设在南头城。
话说回来,在我还没“瘦身”的那个时候,我绝对是个大胖子了。
当时的我(宝安县),管辖珠江出海口的两岸,当中就包括了今天的深圳市、香港特别行政区、东莞市、番禺县南部、中山市、珠海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。
宋朝时期,我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,属于广州香山县。当时的我盛产食盐、香料,到了元朝,我又以出产珍珠著名。
公元1573年,明朝政府建立了新安县,是的,我开始了我的“新安”身份,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。
不幸的是,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,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《南京条约》、《北京条约》和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,港岛、九龙和新界割让、租借给英国。
至此,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,有1055.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,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。
1899年,签订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后,中方代表和英方代表勘定中港边界线
37年弹指一挥间,我的变化大过香港
我们再来说说,新中国成立后的我,经历过的一些风雨细节。
1979年3月,中央和广东省决定,把我从“宝安县”,改名为“深圳市”,
这里插个话题,和大家说说我这个“圳”字的来由吧。
是这样的,早在我们现在所站的这片土地上,已经有过300多年的大规模客家人移民史——客家人进入深圳,始于宋元时期,大量迁入深圳则是在明末清初。
而在方言客家话中,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“圳”。要知道,客家地区带有圳字的地名是极其常见的,如梅州、河源的高圳、三圳、石圳、横圳口以及龙岗区的圳埔岭村等。
深圳,正因其水泽密布,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,而被人家称之为了“深圳”。
继续说回改名“深圳”后的我。
1980年8月26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,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,
这一天对我来说很重要,不仅从此成为了我的生日,也从此开启了一座城市的集体回忆。
1984年2月24日至26日,有一位老人第一次南巡视察深圳,并为我题词:“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,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。”
哦对了,从变身经济特区开始,就是一个你所熟知的我了。
我开始风云激荡,矮屋变高楼,农田变大道,小渔村变大都市,“深圳梦”三个字传遍了整个中国,大家都相信,“深圳梦”蕴含着的,是光荣、实验、梦想,还有财富。
今年的我终于37岁了,正值少壮。
有人说,在我这三十多年的前半生里,我从追赶香港,到与港同行,甚至将赶超香港。对此我是笑而不语的,香港回归二十年间,我与香港两座城市一衣带水,有首歌不是这么唱的嘛——小河弯弯向南流,流到香江去看一看。
一条深圳河,这边是广东深圳,那边是香港。迈过1997年7月1日后的二十年,这条河不再是分割骨肉的界线,而成为衔接两地亲情的纽带。
说到这,我更怀念的,不是迅猛发展的近十年,而是那些,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的夏天。
1980年的深圳:河边的行人,可以看到醒目的广告牌
1983年深圳大学北门 也就是我们如今的深南大道
1990年10月8日,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
我的前半生,你好,再见
三十年前的我,相比香港,差距非常明显;
时间转瞬即逝,如今的深圳跟香港相比,有些领域甚至已经走在了前面。
见证一个巨变的时代,这是香港人难以体会的、属于深圳人的独一无二的观感。
变的是城市面貌,不变的,你又会觉得是什么呢?。
据说我现在有两千万人口了,房价更是高得离谱,尽管城市的繁华和荣耀不见得能惠及城里的每个人,但我相信,沧海桑田,深圳初心不变。
在人人都忙着向前走的时代,懂得回头看来时的路,才能更理解将来的每一步,相信我们都一样,都期待更好的生活。
你我共居的这座城市,一直在生长。
本文转载:见圳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