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启坤_Kevin 发表于 2017-10-24 20:01:59

屈原居然是gay?!


今天各种忙。小编表示:不想和你说话,并向你扔来了“思美人”三个字~
说实话,看到这仨字儿,你都想到了些什么?

它既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一首著名楚辞体诗篇,也是即将于今年端午节当天全国首播的一部青春历史题材传奇剧——

先上一组片花福利,大家随意欣赏一下——

(屈原:“灵均生于天地之间,就要乘骐骥以驰骋。虽豺狼何惧,虽坎坷何妨!”)

(秦惠文王:“久闻楚有天下难遇之二宝——和氏璧、屈灵均。”)

(屈原:“世人皆浊,唯我独清。”)

(屈原:“如果我楚国有一天亡了,最大的罪人就是你!”)
话说,这部剧在感情戏层面最大的看点之一,还不单单是屈原跟莫愁女之间被民间广为流传的那点儿缠绵悱恻。




那答案难道另有其人吗?


没错!正是我们的楚怀王大大,而非莫愁女,或许才是屈原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真爱。
肯定有人要问,说屈原跟楚怀王是基友,有依据吗?
众多史料以及正统学术研究都表明,屈原对楚怀王的感情超越了君臣之间的感情。屈原作品的字里行间,无不流露着对楚怀王的爱恋之情。例如,1944年,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就曾在《中央日报》发表《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》一文,指出屈原是GAY。

一开始,面对信息量如此之大的这则新闻,《中央日报》内心无疑是拒绝的。

然而我们这位可(dòu)爱(bǐ)的孙教授又撰文《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》,坚称“屈原是GAY”这一事实,得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术界人士的拥护。作家朱自清就非常认同孙次舟的观点,并请到了著名诗人、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参与讨论。闻一多于次年在《中原》杂志发表了《屈原问题》一文,并进一步阐明了“断袖”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:
“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,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。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,即成为‘文学弄臣’。”
哦豁,小编好像看到了一出战国版《断背山》在上演……

(屈原:“鄙臣这一生,早已许给了这楚国的山河,九死不悔。”)
屈灵均,你这哪里是身许江山社稷那么简单啊,明明就是把自己许给了楚怀王一个人,好吗?
除此之外,还有什么别的线索吗?放心,有的。
线索一
据史料记载,屈原年轻时候英俊潇洒,才华超群。喜爱穿奇装异服,成天弄顶高帽子(峨冠)戴在头上,衣袍上缠着长长的佩带(博带),还摘了许多鲜花和香草戴在身上,在诗歌中自称“美人”,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。由于深得楚怀王的宠信,被授予三闾大夫官衔,其后更是屡屡被委以外交重任。宫中之女妒忌他的美貌,为了争宠于楚怀王,不惜对屈原大肆造谣中伤。
由此可见,屈原与楚怀王之间恐怕难以单纯地用君臣关系来形容了。

线索二
屈原在其诗歌作品中对于楚怀王的指称,无外乎香草、美人、灵修、哲王一类寓意美好的词汇;而正是这些词汇的运用,也恰好流露出了某种爱慕与欣赏之情。以“灵修”为例,在古代是女子对于爱慕之人的称谓。有一种解释说,这个词在楚辞中是以夫妻关系比喻君臣关系。然而大家可以想见,古今中外,以夫妻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的,只此一家、别无分店,怕是没得跑了。

线索三
楚辞当中的《少司命》一诗,据说就是屈原献给他所爱恋的楚怀王的。“满堂惜美人,忽独与余兮目成”。翻译过来就是:满堂都是美人啊,可是你却唯独跟我眉来眼去。
喜悦之情,溢于言表。

线索四
《离骚》是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后(也有猜测说,是楚怀王移情别恋了)。全文既有对昔日风华的怀念与对青春逝去的哀叹,又有对心上人移情别恋的哀怨。而离骚的后半段,写的主要是屈原幻想和楚怀王南游的情景。除此以外,他像的《九歌》、《九思》、《远游》、《卜居》、《渔父》等诗,都可看作他与楚怀王的爱情由亲密到疏远过程的艺术记录。

在上述这些诗歌中,诗人的形象慢慢变得完整起来。我们可以听到事人对昔日风华的怀念与对青春逝去的哀叹:他一方面抱怨楚怀王移情别恋;另一方面,则表露了自己一厢忠贞无以抒发、对楚怀王依旧情深意笃的相互纠结。而清高的个性,又使得他不屑于卷入争风吃醋、尔虞我诈的宫帏之争,这才有了后来屈原在楚怀王、楚顷襄王手中两次被流放的经历。

流放期间,对于在楚国施行“美政”、合纵抵御强秦一事,屈原仍抱以了满腔希望。然而,人生无常,幻想终究是幻想。楚怀王被秦国俘虏,一年之后郁郁而终。当尸体被运回楚国后,屈原一见到怀王尸首,当即哭昏过去。而就在数年之后,随着秦军攻破楚国郢都,屈原也怀着一腔悲愤,举身投入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,随楚怀王而去了。

都说,“问世间情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许”。同性之间,还能如此情深意浓,实在不禁惹人感慨。
顺便科普一下:这种情况,在当时有个听上去逼格满满的名字——龙阳。

(ps:屈原屈大大、楚怀王大大:“史上最强男男CP”称号,二位敬请笑纳~)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屈原居然是gay?!